《游學日記》的作者岩本悠,在他大二那一年決定休學走向世界,正是他突破傳統的創意,才有了後來的學習,而他的第一站就是被九二一重創後的南投。
這一年,他從台灣開始,進入東南亞,橫越中亞抵達非洲,再到澳洲,最後回到日本。
在南投,他學習到陌生的阿媽從他手裡接過食物的感謝。在緬甸偏僻的村落,他看見村裡的小孩圍著一台黑白跳動的電視機,以及電視裡正在播放的可口可樂廣告。他知道這個村落將因為一台跳動的電視而改變。在坦尚尼亞感受炎熱,在吉力馬札羅火山頂感到冰涼。
他離開學校去學習那些學校裡沒教的事。
學習,本就該無時無刻,無處不在,不是嗎?
當我行到鳳林的一處農機店時,裡頭飄來陣陣花生香,一間不起眼的農機店也賣著炒花生。鍾媽媽堅持要用九號花生才能炒出最棒的花生,這是她得自上一輩的傳承。包裝著花生罐外的客家花布包,則是來自鍾媽媽的創意。
鍾媽媽不炒花生的時候會剪剪紙或做花布包,為了追尋更多的靈感,英語也不會幾句的她偕同鍾爸爸兩人,到義大利這個世界藝術的殿堂去學習。去了一趟義大利後,她說:「藝術,果然是跨越國界的。」她將這份感觸,發揮在之後的剪紙以及布包上。
創意,不也是無時無刻,無所不在呢?
阿公說起他年輕時候,曾有人看過水龍頭有水流,就買了一個水龍頭回去,將牆壁鑿個洞,塞進水龍頭,轉開卻沒有水,以為自己買到假貨。現在聽起來是個笑話,但阿公卻是用這個笑話來感嘆自己,老了,跟不上時代了。
我阿公這一輩的人,歷經台灣從最貧困到最繁華,早可以安享天年度過餘生,但他卻感嘆自己跟不上時代的腳步。人,就該活到老,學到老。不然在台灣看見資源回收車滿街跑不稀奇,在日本看到寵物回收車卻大驚小怪,豈不不思學習又沒有創意呢!